PayPal 全教學

全球最受歡迎的付款系統, 你必須知道的簡易教學

江湖救急!錢錢錢!

銀行唔得,二丶三線正財啦

陳振英:要有本土公司打破壟斷

現時環聯和鄧白氏兩間美資公司壟斷本港信貸資料庫市場,金融界立法會議員陳振英認為,香港其實有條件成立一間新公司,打破美資獨大的局面:「廿幾年前香港喺呢方面仲係一片空白,所以當時需要從外國引入成功經驗。而家香港已經累積到經驗,有能力亦係適當時候研究本地品牌,打出國際。」

他舉例,現時本地一間新公司「諾華誠信」已積極籌備成立信貸資料庫,目光更放遠至內地大灣區9個城市。

至於新公司能否與環聯或鄧白氐這些「老字號」分一杯羹,陳振英認為取決於金融管理局的態度,肯不肯引入競爭去優化服務,能否說服業界分享客戶資料,這些問題都需要長時間解決。他建議新公司可由小範圍、小規模做起,令業界建立信心。

KYCU資料更敏感  環聯又有份
除了信貸資料庫之外,金管局及銀行公會正研究專業資訊機構平台(Know-your-customer Utility,簡稱KYCU),主要以企業為目標,而政府亦會在個人方資訊平台方面牽頭。這個平台掌控的資料比環聯更厲害,包括公司及個人收入、支出、資金往來等更敏感資料都會一一記錄,原意是方便小公司及個人在銀行開戶,協助銀行審核申請人資料。然而,如此重要的資訊平台,在招標之後目前的潛在得標者亦是兩家美資公司,其中之一正是剛剛出事的環聯,另一家是IBM。

港府應有角色  直接或間接掌管
香港資訊科技商會榮譽會長方保僑對此亦表示擔憂,他認為環聯輕易被人冒認身份獲取私人資料,證明「佢唔識做KYCU」,若然環聯中標,未來一定要做好保密程序。方保僑建議,香港政府應效法新加坡做法,由政府自己掌管KYCU 資料庫,就算政府自己不做,交給誰做都好,政府也需要有個角色參與,不能說外判了給私人機構就可放手不理:「政府一定要有規管,假如中標嘅係外資公司,都要規定公司手上嘅個人資料唔可以離開香港,亦都唔可以亂用。」

諾華誠信有限公司 及 Long Data

由「諾華誠信有限公司」承辨及Long Data 夥伴合作的城中熱話「助力大灣區中小企業發展,構建國際級徵信合作」論壇,在今個月22至24號第七屆中國(廣州)國際金融交易•博覽會中舉行,論壇主題聚焦大灣區跨境徵信標準一體化,金融服務多元、實企業產等系建設以及個人和中小微企跨境金融服務等議題,共同探討發展趨勢。
屆時歡迎金融投資者、中小微企業客戶、機構投資者、金融從業人員現場交流
論壇地點 : 廣洲琶洲•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展館B區二樓會議室
時間: 2018 年6月22 日下午14:00 -17:00
詳情請參閱大會官方 http://www.gzife.com/
備注 : 大會日程以現場發佈為準

【畢打街閒人】環聯信貸背後跟中資的博奕衝突(渾水)

環聯信貸因為資料洩密的保安漏洞被萬箭穿心,我沒有其他補充,尤其撞正國泰事件的前車之鑑,環聯的確是有其保安問題。不過正當矛頭指向這個眾矢之的,我覺得背後引伸出一個更大格局去睇這件事。 

讀書時期教授講社會科學或經濟學的分析框架,就係從邊一個持份者得益和損失,去分析背後的成本效益。學院外的商業分析大同小異,環聯信貸中招,競爭者最高興。

先慢著,乜環聯信貸有競爭對手咩?答案是有的。環聯信貸有一個本業直接競爭對手,那就是中資背景的諾華誠信。諾華誠信是由中銀信用卡前總經理蘇誠信創立,上年初引入6家中小型銀行、銀通與內地的中誠信為股東,當中不乏中資銀行如信銀國際、南洋商業銀行和上海商業銀行,正在大展拳腳搶攻環聯信貸。

然後我們要明白這些信貸公司的背後利益有幾大。環聯和諾華誠信是提供信貸資料管理服務,蒐集個人信貸綜合紀錄。環聯因為早年已經落釘建立資料庫,在香港載有520萬位消費者之個人信貸紀錄。這個數字之大,相信已經覆蓋到全香港九成九有商業和消費的香港人了。現在我們已經進入了大數據年代,數據突然變成黃金,好像那些賣金融理財商品等第三方平台,如Money乜乜(名不開),只要肯開放API,本身就有B2B的商機。520萬之大,非你我所能估算,背後除了代表商業利益,仲有諜報戰略意義,連我這些盲毛睇得到,偉大的國家唔會睇唔到。我再講多次,現在是大數據年代嘛。這些大數據和信貸紀錄,只要結合銀行反洗黑錢的資本流動足印,一旦加以數據化運用,國家想查中港兩地邊個走資、洗黑錢和漏稅都無問題。范冰冰逃稅案的餘溫,盛載住當權者打貪捉鬼的意識形態,已經在商業層次中體現出來了。

現在是不是可以用更高維度去理解,點解馬雲要買美國萬通,那堆data太值錢,而且配合國策可以做到政治戰略目的。這跟諾華誠信打環聯一樣,都是同樣的邏輯貫穿,以前不知道這些離散數據有咩用,大數據年代後大家都知道了。

環聯在1999年被美國TransUnion International正式收購,成為美資公司。如果你不介意思想慣性和隋性,環聯和諾華之間可以片面二元理解為另類中美大戰角力。美資既然有信貸平台,中資當然都要有啦。

國泰洩密事件幾個月後,撞正海航系的香港航空出現疑似倒閉危機。市場最公平最透明,可惡洩密的國泰到今日還是有人買機票光顧,但香港航空呢?現在我食個飯,搭個車都成為大數據的「點」,處於科技和政治亂世,你要問自己,到底那些越來越值錢的「點」,你想奉獻給中資還是美資?

諾華誠信據報夥中銀拓信貸庫

<匯港通訊> 掌握本港逾500萬人借貸資料的資訊方案供應商環聯資訊(TransUnion),去年底爆出保安漏洞後,突顯市場缺乏競爭的隱憂。《蘋果日報》報道,由中銀信用卡前舵手蘇誠信創辦的諾華誠信(Nova Credit),前年底成立後亦加快發展。

報道引述消息指,諾華誠信最近與業界會晤,透露將與中銀香港(02388)簽訂客戶資料共享協議,在取得此重大信貸數據來源支持後,該公司短期內可望正式啟動業務,並聚焦服務大灣區客戶。

環聯被受打壓 諾華誠信取而代之?


傳夥拍中銀拓信貸庫 諾華誠信撼環聯 銀行界冀引入競爭減成本

【本報訊】掌握本港逾500萬人借貸資料的資訊方案供應商環聯資訊(TransUnion),去年底爆出保安漏洞後,凸顯市場缺乏競爭的隱憂,由中銀信用卡前舵手蘇誠信創辦的諾華誠信(Nova Credit),前年底成立後亦加快發展。消息指諾華誠信最近與業界會晤,透露將與中銀香港(2388)簽訂客戶資料共享協議,在取得此重大信貸數據來源支持後,該公司短期內可望正式啟動業務,並聚焦服務大灣區客戶。
記者:劉美儀

丘寧:環聯鬥諾華 銀公很頭痕

個幾月前,有傳媒踢爆香港環聯資訊有限公司(環聯)存在保安漏洞,包括行政長官在內的官員信貸資料外洩,周一立法會財經事務委員會更特意討論有關事件,反映政府高度關注的程度。正當市場聚焦應否修改私隱條例之際,近日有評論文章分析事件時提及,原來香港除了環聯之外,還有家叫諾華誠信的公司同樣提供個人與企業信貸資料庫服務,更稱這家具中資背景的公司有意與環聯競逐由銀行公會發放的KYCU(認識你的客戶平台),事件發展至此,相信銀行公會作出決定時一定相當「頭痕」。
綜合近日的報道,環聯風波發生後,受惠一定是她的潛在競爭對手諾華誠信,因為今次事件對環聯的聲譽肯定造成極大影響,幫襯另一家是很合理的想法。可是這家諾華誠信真是低調到一個點,就連金融管理局副總裁阮國恒也好像不認識諾華誠信,日前在立法會表示,現時市場只有環聯提供個人信貸資料服務。
香港的銀行業其實十分傳統與保守,要她們與一家新公司合作未必是易事。至於KYCU這個平台,目的可以讓銀行與銀行之間互相合作,分享客戶的身分認證資料,屆時其管有的資料,將會比環聯現時擁有的如客戶的姓名、身分證號碼及出生日期等,以及客戶的借貸歷史更多和更有用。因此將來營運KYCU的公司絕對不能是泛泛之輩。
資料顯示,諾華誠信由中銀信用卡前總經理蘇誠信創立,還請來環聯前CEO何佳意任行政總裁,別以為公司名極具創辦人的色彩(大家都叫誠信),就一定是由蘇誠信持大股,根據諾華誠信公司網頁指,公司的始創成員及管理層只持約10%股權,約70%來自香港的銀行與本地金融機構,其餘約20%則來自其他信用評級機構。不過有報道指,諾華誠信的股東包括南洋商業銀行及上海商業銀行等6 家中小型銀行,明顯想為諾華誠信加上中資概念。
劇情發展至此,大家都等待銀行公會將決定由誰去營運KYCU,本來無事無幹,環聯理應是最好選擇(與銀行合作開、建立了信任),但關鍵時刻咁啱爆出資料外洩事件,銀行公會確要停一停、諗多諗。
那諾華誠信又如何?管理層出身環聯,又有多家銀行做股東,照計都合格有餘,可惜被人灌上中資背景,要知道香港人對自己的資料有機會被中資機構收集非常敏感,若被黃絲媒體乘機炒作,隨時成為另一場風波。
今次銀行公會有何決定都會有被批評的風險,究竟開大定開細?留待新任銀行公會主席煩惱吧。

諾華誠信引6中小行 建跨境企業信貸庫

【明報專訊】本港的信貸資料庫業務長期由環聯所壟斷,但未來形勢將重大改變。中銀信用卡前總經理蘇誠信創立的「諾華誠信」,今年初引入6家中小型銀行、銀通與內地的中誠信為股東,銳意打造成涵蓋個人與企業的信貸資料庫,並利用科技為銀行偵察虛假交易與加強內部監控。諾華誠信行政總裁何佳意表示,希望盡快推出跨境工商信貸報告服務,回應市場現有痛點。
中銀信用卡前總經理蘇誠信創立
諾華誠信於去年10月成立,可謂銀行界的一項革命,因為股東主要是中小型銀行,包括信銀國際、南洋商業銀行、上海商業銀行、東亞銀行(0023)、創興銀行(1111)及大新銀行(2356),反映中小型銀行對電子KYC資料庫的需求殷切,願意共享資訊。同時,諾華誠信主攻企業信貸資料庫,亦反映現時行業的不足。事實上,何佳意在加入諾華誠信前,是環聯在香港的行政總裁。
何佳意表示,本港傳統的信貸資料庫未必能滿足市場需求。市場需要的不單單是客戶的信貸紀錄及評級,而是全方位能減低信用風險的解決方案。有見及此,諾華計劃在明年推出業界共享的反欺詐資料庫,利用資訊共享及大數據的分析,以辨別客戶資料及證明的真偽,減少欺詐及虛假交易等個案。
另外,諾華誠信亦會把業務重點放在企業的信貸資料庫方面,計劃推出跨境工商信貸報告服務。何佳意指出,公司借助股東中誠信在內地的資料庫,可協助銀行了解企業客戶在內地的經營狀况,除了營運數據,亦包括出入口數據、違規紀錄、知識產權登記紀錄等。雖然這些資料都能夠循公開渠道找到,但由於數據源雜亂,若能在同一平台查閱,可降低銀行的成本。
他又稱,隨着企業的跨境活動頻繁,現時有逾20萬家內地企業在香港營運,香港公司亦北上,單計大灣區已有約3萬家香港企業落戶,因此相信跨境工商信貸報告能回應市場需求。現階段已有約20家銀行對此服務表示感興趣。
統一數據平台 助銀行降KYC成本
個人信貸資料方面,諾華上周成為「智慧開放數據發展聯盟」的創始成員,其他成員包括銀通、香港應科院、城市大學、德勤及深圳四方精創。何佳意稱,這是一個非牟利平台,旨在利用開放應用程式介面(API)及區塊鏈技術,讓已接入平台的機構在獲得客戶授權下,可簡易地取用個人信息紀錄以作核實。其中一個擬發展項目是連接各大院校,讓已接入平台的機構能查閱畢業證書,核實求職者的身分

諾華誠信

【豪言壯語】環聯倒下 誰來補上?

 

在經歷國泰洩露事件,然後電子錢包失竊,接著是PayMe帳戶被盜用,香港人已成驚弓之鳥。在這個時候,《明報》再投下一顆炸彈,揭露信貸資料庫「環聯」的安全漏洞。有趣的是,文章才刊登10分鐘,早已在金融界之間廣傳。
「環聯的競爭對手,可能是第一個『發現』這篇文章。」一名銀行主管如是說︰「他們最積極分享這篇報道。」正因這個現象,業界討論的除了報道內容外,還有背後可能發生的故事。
環聯有競爭對手嗎?大家都以為它做的是獨市生意。沒錯,暫時是無人爭。但有一個名字,是《明報》連續多日的報道之中也沒有提及的。
這個名字是「諾華誠信」。由中銀信用卡前總經理蘇誠信創立,近年招兵買馬,包括請得前環聯香港區CEO何佳意過檔,更引入6家銀行作為股東。除此以外,股東還包括中資的銀通與中誠信。
當然,在中誠信和銀通之上,還有甚麼背後的資本呢?業界眾說紛紜,但方向都大致一樣,大家都相信,建立一個信貸資料公司,與環聯競爭,是中央樂意見到的事。
有關環聯的報道刊登後,霎時間,環聯成為過街老鼠,人人都喊打,無論普通市民、銀行業界抑或政府官員與監管機構,通通都把矛頭指向環聯。這個時間點非常敏感,因為銀行公會就建立跨銀行的KYC資料庫進行了足足一年的招標,近日已進入最後階段,本來環聯很有機會拿下,但現在項目被按住不動了,業界有聲音要求重新招標。
如果是這樣,誰是最大得益者?順著麵包屑想下去,業界都在發揮無窮的想像力。而更重要的問題是,踢走了美資的環聯後,香港人接受一家中資背景的公司處理大家的信貸資料,甚至是更複雜的KYC資料嗎?
以上是環聯事件引伸出來、第一個要大家思考的問題。而另一個觀察的重點,是環聯究竟接受甚麼人監管?
《明報》的結論很清晰,報道說環聯是「無王管」。私隱專員公署說,不會主動去監管。另一邊廂,環聯不是銀行、不屬財務機構,所以也不受金管局監管。
像環聯這樣的「第三方服務供應商」,它們做的是B2B生意,客戶大多數是金融機構,處理的是多家銀行集合的金融數據,但不受任何一個金融監管機構規管。
如果金管局要大力發展開放銀行(即開放API),相信會有更多的「第三方服務供應商」走出來,向銀行提供開放API的方案,最簡單的例子是把大家在不同銀行的數據連接在一起,在一個APP內查閱不同銀行戶口的資訊。
這些第三方同樣會像環聯一樣,處理相當多的個人財務資訊。但現時金管局的取態是,由銀行選擇合適的第三方服務供應商,出事時由銀行負責。這無疑又會製造一個「行業自管」的生態。
在這個多事之秋過後,我們汲取的教訓不應該只是「加強保安意識」這種口號,而是要認真想想,是否可以在監管的層面上作出改變。若由行業自管,一旦出事,可能又是一個互相卸責的過程。
文濤

 

港人平均持4.6張信用卡 環聯:貪圖開戶贈品

港人習慣以信用卡消費,平均每人有4.6張信用卡。環聯一項調查發現,雖然近九成受訪者表示他們經常還清卡數,但他們對信貸評級的認知不足,缺乏良好的理財習慣。
調查顯示,近七成受訪者清楚只繳付最低還款額會拉低信貸評級,約四成受訪者亦從來沒有查閱個人信貸報告。港人開立帳戶時以優惠及折扣、現金回贈及迎新禮品作為主要考慮因素,而非信用額及利率等要素。
環聯香港個人客戶業務總監羅瑞澄清大眾對信用卡的謬誤,指出即時還清卡數不會改善信貸評級,附屬卡只會影響主卡持有人的信貸狀況及評級,使用銀行提款卡不會影響借貸評級等。他建議港人應該準時還清帳單,將債務比率維持在較低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