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打街閒人】環聯信貸背後跟中資的博奕衝突(渾水)

環聯信貸因為資料洩密的保安漏洞被萬箭穿心,我沒有其他補充,尤其撞正國泰事件的前車之鑑,環聯的確是有其保安問題。不過正當矛頭指向這個眾矢之的,我覺得背後引伸出一個更大格局去睇這件事。 

讀書時期教授講社會科學或經濟學的分析框架,就係從邊一個持份者得益和損失,去分析背後的成本效益。學院外的商業分析大同小異,環聯信貸中招,競爭者最高興。

先慢著,乜環聯信貸有競爭對手咩?答案是有的。環聯信貸有一個本業直接競爭對手,那就是中資背景的諾華誠信。諾華誠信是由中銀信用卡前總經理蘇誠信創立,上年初引入6家中小型銀行、銀通與內地的中誠信為股東,當中不乏中資銀行如信銀國際、南洋商業銀行和上海商業銀行,正在大展拳腳搶攻環聯信貸。

然後我們要明白這些信貸公司的背後利益有幾大。環聯和諾華誠信是提供信貸資料管理服務,蒐集個人信貸綜合紀錄。環聯因為早年已經落釘建立資料庫,在香港載有520萬位消費者之個人信貸紀錄。這個數字之大,相信已經覆蓋到全香港九成九有商業和消費的香港人了。現在我們已經進入了大數據年代,數據突然變成黃金,好像那些賣金融理財商品等第三方平台,如Money乜乜(名不開),只要肯開放API,本身就有B2B的商機。520萬之大,非你我所能估算,背後除了代表商業利益,仲有諜報戰略意義,連我這些盲毛睇得到,偉大的國家唔會睇唔到。我再講多次,現在是大數據年代嘛。這些大數據和信貸紀錄,只要結合銀行反洗黑錢的資本流動足印,一旦加以數據化運用,國家想查中港兩地邊個走資、洗黑錢和漏稅都無問題。范冰冰逃稅案的餘溫,盛載住當權者打貪捉鬼的意識形態,已經在商業層次中體現出來了。

現在是不是可以用更高維度去理解,點解馬雲要買美國萬通,那堆data太值錢,而且配合國策可以做到政治戰略目的。這跟諾華誠信打環聯一樣,都是同樣的邏輯貫穿,以前不知道這些離散數據有咩用,大數據年代後大家都知道了。

環聯在1999年被美國TransUnion International正式收購,成為美資公司。如果你不介意思想慣性和隋性,環聯和諾華之間可以片面二元理解為另類中美大戰角力。美資既然有信貸平台,中資當然都要有啦。

國泰洩密事件幾個月後,撞正海航系的香港航空出現疑似倒閉危機。市場最公平最透明,可惡洩密的國泰到今日還是有人買機票光顧,但香港航空呢?現在我食個飯,搭個車都成為大數據的「點」,處於科技和政治亂世,你要問自己,到底那些越來越值錢的「點」,你想奉獻給中資還是美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