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yPal 全教學

全球最受歡迎的付款系統, 你必須知道的簡易教學

12

受傳言影響 離岸人民幣曾急跌逾400點

《路透》引述接近決策人士指指,人民銀行有意讓人民幣兌美元匯價在今年跌至6.8水平,以支持經濟增長,意味今年人民幣將再度貶值4.5%。消息傳 出後,人民幣匯價大幅波動,離岸兌美元在10多分鐘內急跌逾400點子,但之後很快便收復失地;在岸價一度急跌約100點子,低見6.6539兌1美元。 去年8月中國意外讓人民幣一次貶值近2%,令全球市場動蕩不已,因人們擔心中國經濟狀況較中國政府所說的更糟,結果引發大量資本外流,因投資者尋求海外避險。 另一位消息人士指,只要人民幣貶值受控,人行願意讓人民幣貶值,又指英國公投退歐是個巨大的震撼,市場可能會持續動蕩。 中信銀行(國際)首席經濟師廖群認為,市場傳聞應該不準確。同時他表示,因脫歐問題,人民幣繼續貶值屬於正常,但今年貶值幅度需要看美國加息步伐。總理李克強日前在達沃斯論壇講話...

微信支付進軍日本市場 目標進入 1 萬家商店

據日本媒體報導,騰訊將在 2016 年年內將微信支付推廣到日本市場,預期未來半年內將有 1 萬家日本商戶支援微信支付,中國遊客前往日本購買可直接使用微信支付人民幣結算,不需兌換外幣。隨著中國出境遊人數持續成長,騰訊和阿里巴巴也希望能夠借此機會將行動支付服務推廣到海外市場。騰訊旗下的即時通訊服務微信目前擁有 7.6 億用戶,該即時通訊服務集成了行動支付、電子商務、租車等生活類服務,微信支付是中國市場佔比率僅次於支付寶的行動支付平台,有 30 萬中國商戶支援微信支付。為方便中國遊客在海外購物,騰訊將把微信支付推廣到日本市場,目前日本境內 Mr.max 商店可使用微信支付,騰訊將與 Hottolink 合作,推動零售店進入微信支付平台,預期在 2016 年內將有 1 萬商戶支援微信支付。中國遊客在出境旅遊時使用微信支付,可直接使用人民幣結算,無需兌換外幣,完成交易後,商戶還可以透過微信平台向遊客推送產品資訊、產品說明和退稅說明等,遊客回國後還能夠在微信電商服務中跨境購買商品。目前微信支付可以在台灣、香港、日本、南韓、泰國、澳洲、新加坡、美國等商戶使用,未來將進入印尼、馬來西亞、俄羅斯、加拿大等市場。據日本觀光廳的資料顯示,訪日遊客中大約有...

Apple Pay TouchID確認付款

 等了大半年Apple Pay終於宣佈快將來到香港 到Apple Pay正式登陸香港之時,iPhone或Apple Watch中應有一個Apple Pay app,用家可以把信用卡資料儲存在內,在到購物時可先從中選擇想使用的信用卡,然後便有如使用八達通付費般,在付款器上輕觸一下,再用Touch ID確認,便完成付款,實試感覺過程相當快速方便,亦可避免信用卡資料要被店員看到的私穩問題。 以Apple Watch使用Apple Pay功能,過程比iPhone更簡單,但不需使用Touch ID,只要以錶身輕觸付款器即可。或者你會質疑其安全性,但因Apple Watch是戴在手上的隨身物,所以Apple就設計成,每次脫下再戴上手錶,都要先輸入密碼才可再啟用Apple Pay,相信也能確保一定的安全性。而在每次以Apple...

夥7大銀行合作  Apple Pay今夏攻港

蘋果公司(Apple)流動支付Apple Pay將登陸香港,公司與三大信用卡公司、七間銀行合作,於今夏推出服務,商戶包括便利店及超市等,iPhone用戶只需將銀行卡加入手機,一「拍」加驗證指紋就能付款。昨日Apple於官網已更新了參加商戶名單、合作的信用卡公司和銀行。有別於內地,香港Apple Pay並非只夥拍銀聯,而是與三大信用卡公司Visa、萬事達卡(MasterCard)和美國運通(American Express)合作。 iPhone6或更新型號可用 合作銀行則包括匯豐、中銀香港、星展、渣打、恒生、東亞及美國運通銀行。至於適用商店則包括7-11、惠康、麥當勞、Starbucks、莎莎等,覆蓋範圍廣泛。Apple仍未透露具體推出時間,但銀行界估計,最快要待第三季才能落實推出,而今次7間銀行雖同時公佈支援Apple...

上線4月有餘 Apple Pay處境依舊很尷尬

  今年的WWDC大會上,蘋果介紹了旗下支付業務Apple Pay的近況以及未來發展方向,未來幾個月Apple Pay將在中國香港、法國、瑞士上線,如果加上之前已上線的國家地區,Apple Pay在上線兩年之後總計登錄9個國家地區。   另外讓用戶十分驚喜的是,蘋果宣布Apple Pay將推出網頁版,也就是說未來通過Safari也能實現使用Apple Pay支付,同時,在iMessage中也會整合Apple Pay的部分功能,讓用戶可以一邊聊天一邊轉個賬發個紅包什麼的,總之Apple Pay會變得越來越強大,成為用戶線上支付時的首選指日可待,不過發佈會中國用戶也及時表達了他們的觀點:呵呵。   今年2月18日Apple Pay正式在中國大陸地區上線,由於短時間內註冊用戶過多,甚至一度造成了伺服器宕機,興奮的用戶們拿著自己的蘋果手機湧入麥當勞、711、肯德基等商家...

Apple Pay 不止用作 iPhone 支付,還可以在 ATM 提款!

Apple 近日積極推行其舖設了很多年的電子支付系統「Apple Pay」,合作的信用卡發行公司及地區銀行亦越來越多。在上週舉行的 WWDC 次發佈會,Apple 還公佈了 Apple Pay 正式在香港推出的消息。對於此服務,相信大家都了解到是使用 iPhone 等 Apple 產品作支付。但原來其服務不限於「支付」,還可以讓你在 ATM 上提款。 近日美國最大的銀行「Bank of America」,在經過多時的測試後正式推出了 Apple Pay 的最新服務,就是允許其用戶透過 iPhone,使用 ATM 櫃員機進行現金提款。 Apple Pay 屬 iOS 及 Apple Watch 等裝置專有的功能,其運作模式就是透過綁定信用卡再利用裝置上的 NFC 晶片與付款裝置進行極速配對及在瞬間完成支付程序。初推出時 Apple Pay 只用作於合作商戶像超級市場、Starbucks 等購物付款之用。而在剛過去的 WWDC 發佈會上還宣佈了推出網頁版,以用作擴展日趨流行的網上購物優勢。現在,用戶還可以在...

躁動的6月 全球央媽輪番上陣 人民幣將何去何從?

這個6月,全球各大央行異常忙碌。6月16日,備受關註的美聯儲6月議息會議終以鴿派收場,市場對於美聯儲年內加息的預期再次跌入谷底;日本央行昨 日同樣選擇按兵不動,日元大漲橫掃全球匯市;“英國脫歐”最讓全球央媽揪心,種種跡象表明市場並未對英國脫歐做出充分準備,倘若黑天鵝事件發生,更大的金 融風暴恐接連而至。 在外部市場異常波動的情況下,人民幣匯率顯得頗為“淡定”。盡管本周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一度跌破6.60重要關口,但昨日已重回穩中有升軌道。交通銀 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近日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短期內人民幣貶值預期仍在,主要受到全球經濟不確定性上升的影響;與此同時,雖然中國經濟 並未表現出十分強勁的增長態勢,但整體穩中有進,因此人民幣持續貶值的可能性不大。 彭博全球首席經濟學家麥德能(Michael McDonough)此前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專訪時則認為,英國脫歐對於全球市場的影響可能並沒有預期般大,“真正會長期、深刻的影響全球市場的‘大事件’仍然為美聯儲未來加息節奏以及中國經濟的發展前景。” 波動加劇全球央行異常謹慎 16日淩晨,美聯儲6月議息會議最終以10:0全票通過,宣布維持基準利率不變。 美聯儲議息會議委員會認為,自今年4月以來,盡管美國經濟活動增速有所回暖,但就業市場的改善卻在放緩,通脹依然低於2%的長期目標。此外,5月美國非農數據遠不及預期令市場大跌眼鏡,再加上英國脫歐公投懸而未決,所以美聯儲這一決定符合之前市場的預期。 “加息預期大幅延後,7月加息概率低,年內加息或泡湯。”海通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姜超分析認為,美聯儲議息會議聲明及之後美聯儲主席耶倫的發言整體偏“鴿”派,市場加息預期大幅延後。 當前期貨市場顯示,7月加息概率僅為7%,9月為29%,12月概率也低於50%,意味著年內或不再加息。盡管7月議息會議召開時美聯儲可獲得更多 的經濟數據,耶倫也指出7月份加息並非不可能的事,但姜超認為,昨日的議息聲明和耶倫講話都沒有對7月是否加息給出暗示,意味著7月加息的概率較低,“門 檻”卻相對較高,經濟數據要足夠好才能證明5月非農數據的偶然性。 美聯儲選擇“按兵不動”這一結果公布後,美元對歐元、英鎊、日元、離岸人民幣貶值幅度迅速擴大,其中美元對日元貶值幅度擴大至0.5%,美元對離岸人民幣貶值幅度擴大至0.35%,跌233點。 在市場尚未完全“消化”美聯儲最新決議時,昨日下午,日本央行在利率會議上也選擇按兵不動。 其中,對於近期不斷飆升的日元匯率,日本央行行長黑田東彥特別強調,不希望看到日元走勢脫離基本面,匯率走高可能對日本國內的物價和經濟造成不利影響。 然而就在他發表講話期間,日元漲幅進一步擴大。日元對美元升值幅度一度擴大到2.24%,報103.77。 值得註意的是,面對全球多個風險點不斷向市場釋放出的壓力,越來越多國家的央行加入到了這場“混戰”中謀求自保。 當地時間6月15日,非洲最大產油國尼日利亞央行被迫宣布,6月20日起,本國貨幣奈拉對美元實施自由浮動匯率機制。這意味著,該國正式放棄了維持16個月的固定匯率制,市場普遍預期屆時奈拉將出現大幅貶值。 此外,俄羅斯央行在6月10日下調關鍵利率0.5個基點至10.50%;此前一天,韓國央行意外下調基準利率0.25個百分點至1.25%,創歷史新低;新西蘭央行雖然在上周議息會議中選擇維持利率在紀錄低位2.25%不變,但仍強調將保持進一步寬松傾向。 連平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當務之急是合理協調發達國家的貨幣政策。 “在目前金融市場高度全球化的前提下,各國貨幣政策的溢出效應十分明顯。”連平分析稱,隨著美聯儲步入加息正軌,歐洲央行、日本央行繼續加大寬松力度,完全背道而馳,兩種貨幣政策差距將進一步拉大,這必然會給市場資本流動、利率、匯率帶來很大的波動因素。 英國脫歐或成年度最大“黑天鵝” 隨著英國退歐公投日期的臨近,越來越多的業內人士意識到,無論英國最終“留歐”還是“退歐”,英國公投結果本身都有可能成為擾動金融市場的“黑天鵝”。 姜超認為,如果英國本月決定退歐,對英鎊、歐元都將構成壓力,黃金和美元或同步走強,風險資產承壓。但如果英國留歐,市場或現反轉局面。 眼下英國脫歐帶來的不確定性,顯然已經成為全球央行最揪心的事情。 在昨日美聯儲議息會議後的新聞發布會上,耶倫特別強調,英國脫歐形勢是美聯儲在6月會議上考慮的一個重要因素,“美聯儲對於更長期利率處於什麽位置非常不確定;不排除7月加息可能,但不知道美聯儲官員是否會在那時很快對經濟獲得信心。” 本周,歐洲央行與日本央行相繼對英國可能退出歐盟的結果進行回應。 據知情者向媒體透露,一旦英國公投決定退歐,歐洲央行將在公投結果公布次日宣布,與英國央行聯手救助金融市場,屆時兩家央行將聯合發布聲明,強調無論如何也要維持充分的市場流動性。 6月14日,日本央行意外取消了公開市場購債,引發市場關註。與業內人士分析,日本央行此舉可能被迫為英國公投引發市場動蕩而保存購債“彈藥”。由 於投資者因英國退歐風險而出現搶購日債的情況,14日當天,日本5年、10年、20年、30年和40年國債收益率均創歷史新低。 昨日,丹麥央行也公開表示,可能因英國退出歐盟帶來的風險而出手幹預。丹麥央行行長Lars...

BitCoin 7 月起供應增長放緩,價格一度達 719 美元創兩年新高

今年 5 月底虛擬貨幣 BitCoin 價格升至 547.40 美元,創 21 個月以來的新高,不過它的升勢未止,在 14 日更創兩年新高,一度達 719 美元。說到這裡,大家或會認為這又是中國人投機炒賣所致,但你這樣想就錯了。 一直以來都有分析指出,中國人為了轉移資產,避開中國嚴格的資金管制而投資 BitCoin,使它的價格持續上升。在 14 日 BitCoin 的價格更創兩年新高,在一星期內急升 21%,一度達 719 美元,回復到 2014 年 2 月的水平。 BitCoin 每 4 年減少一半「挖礦獎勵」 不過這波升幅的幕後推手並非中國人,而是 BitCoin 的產生機制。BitCoin 的供應取決於「挖礦」,當初的設計已確定總提供量是 2,100 萬個 BitCoin,125 年後便會全數發行。如果要挖到 BitCoin 就要利用電腦的運算力量來解決複雜的數學,成功後便會有 50 個 BitCoin。然而,機制亦設定了每 4 年減少一半(halving)「獎勵」以防止通漲。2012...

微信支付高层地震 腾讯金融战略层面领跑者缺位

2016年05月15日 11:21 中国经营报 在经历了微众银行正副行长相继离任和财付通高管流失后,腾讯金融业务近期再度遭遇人才地震。   微信团队公布微信支付总经理吴毅因个人原因离职,引发业界关注。作为业务体量和用户占有率可以与支付宝对标的唯一对手,微信支付在腾讯业务体系内的规格却与其价值并不匹配,这成为舆论对吴毅离职原因作出的主要猜测。   尽管腾讯方面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吴毅因个人原因离职。”不过,在吴毅离职的背后,腾讯金融业务的战略地位和布局逻辑又一次引发讨论。   在业内人士看来,如何进一步整合金融业务架构,明确谁是腾讯金融业务的核心领跑者,可能是腾讯内部需要回答的重要问题。   高管出走,引发组织架构质疑   在离开微信后,吴毅转战新兴消费金融公司分期乐,投身互联网金融创业大军。   公开资料显示,吴毅2007年加入腾讯,历任财付通副总经理和微信支付首任总经理。2012年,吴毅作为第一负责人启动了微信支付项目并在次年推动微信支付上线。2014年1月,微信支付推出微信红包,成为移动支付现象级产品。“微信红包设计师”也成为吴毅履历上最为重要的一笔。   高管出走无小事。公开资料显示,自2013年8月正式推出以来,目前微信支付绑卡用户数已超过3亿,线下门店接入微信支付总数超过30万家。而用一年时间击破支付宝10年努力的“微信红包”,成为让微信支付“诺曼底登陆”的头号功臣。坐拥腾讯顶级资源与微信6.97亿的月活账户数,吴毅的主动出走引发了业内普遍关注。   吴毅在离职消息公布后公开表示,互联网消费金融是一个万亿级市场,蚂蚁金服刚刚获得45亿美元的B轮融资,分期乐是国内创业公司中少见的未来能够对标蚂蚁金服的互联网金融平台。“我非常高兴能够加入分期乐,加入中国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创业大潮,相信这是我事业发展上的最佳选择。”   一位业内人士认为,高管级别出走通常多为几个因素:原公司业务发展方向与个人期待不一致,原公司提供的发展空间和回报与个人意愿有落差,也有情况是在原公司取得巨大突破后个人发展陷入瓶颈等。   事实上,正是在微信支付的推动下,才使财付通脱离了虽然发展十年却远远落后支付宝的窘境。在带领微信支付快速与支付宝进入同一对标阵营后,可以看作吴毅个人职业发展上的重大突破。   但值得注意的是,微信支付虽然已经成为唯一能与支付宝对标的对手,但其业务规格层级却与支付宝有所差距。作为具有600亿美元估值独立公司中最具价值的部分,支付宝是支撑蚂蚁金服的最核心资产。但微信支付,在业内看来仅仅是前端有商务拓展,但没有后端运营的支付通道或支付功能。吴毅虽然已经成为微信支付的领军者,但仍是腾讯集团内部微信事业群中的一员。前述业内人士认为,本质上讲,吴毅在腾讯仍然是“打工者”,而加入“少见的未来能够对标蚂蚁金服的互联网金融平台”分期乐,可能更符合其独立发展的期待。   事实上,在较长一段时间内,腾讯金融业务一直是以产品形态单兵作战,直到去年8月,曾传出腾讯将成立金融事业群,以此提升金融板块在集团内部地位的消息。但到了9月,腾讯最终只以内部邮件形式低调公布了《关于支付基础平台与金融应用线组织架构调整的通知》,撤销此前以财付通为主体构建的金融业务架构,全部划入到新的“支付基础平台与金融应用线”下。在业内看来,这一条线与金融事业群差着一个等级,而作为财付通前端功能的微信支付也并未划归其中。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隶属于微信事业群的微信支付,与隶属于企业发展事业群中的“支付基础平台和金融应用线”并未整合到一起,业务上实际处于各自为政的割裂状态。   事实上,如果不讨论已经向“BATM”进发的蚂蚁金服,即使与百度、京东等市值、业务规模和腾讯均存在较大距离的公司相比,腾讯的金融业务步伐也稍显缓慢。公开信息显示,京东早在2014年就将金融业务独立拆分为京东金融,寄望于让金融生态反哺集团。而百度虽然在金融业务上起步晚,支付业务远逊阿里腾讯,也在今年年初将分散在多个业务条线下的金融产品整合升级为金融事业群,宣告将金融作为重点战略的决心。   腾讯逻辑下谁做领跑者?   对于腾讯的互联网金融战略,腾讯集团副总裁赖智明曾公开表示,以支付为基础,是腾讯发展金融的特色,全面的资产管理公司并非腾讯的目标。   一位互联网资深观察人士对记者指出,如果把阿里、腾讯和京东放在一起观察,蚂蚁金服是典型的平台叠加模式,支付、理财、征信……每一个业务都能成为独立的品牌进行叠加,类似积木,随时可以拆分。而腾讯在金融业务上采取的更相近于一种联邦制的体系,通过参股、合作等形式发展互联网银行或者理财业务,相对松散。   事实上这也正是马化腾的逻辑所在,马化腾在公开场合不止一次表示,腾讯不适合做太复杂、太深入的东西,希望投资、支持外面的一些团队去做,而不是全部在自己体系内做。“我们的架构可能更适合做一些基础性的、平台性的、普适性的连接器。”   但这些看似松散的金融业务核心却都指向同一个关键能力——社交。在前述观察人士看来,腾讯之所以未能做到像阿里独立蚂蚁金服一样将微信支付做拆分,与腾讯的强社交基因具有直接关系。“事实上,腾讯最大的优势和障碍都在社交。不仅仅是微信支付,包括QQ音乐、QQ游戏、QQ钱包在内的很多产品虽然已经达到一定业务体量,但脱离腾讯的社交体系后,则面临极大发展风险,其业务对于平台是一种强依赖形式,各个体系都很难独立拆分形成独立生态。而反观阿里,其社交黏性不强反而让其更容易进行客户群区隔,较易于完成拆分。”   事实上,腾讯在金融领域确实拥有一个对其社交基因弱依赖的业务——微众银行,但上线不到一年内,行长副行长相继离职也令人扼腕。   因此,对于业界呼吁微信支付拆分的声音,腾讯在目前这个时间节点下,答案是一概否认。不仅来源于腾讯本身的业务发展逻辑,更在于其强社交基因下拆分业务前景的不确定性。   一位支付行业资深人士告诉记者,虽然微信支付用“红包突袭”在一年内做了支付宝12年的事情,但毕竟金融是需要一步一脚印发展的行业。基础不牢叠加快速发展带来的问题,事实上在今年3月微信宣布收费时已经开始显现。“微信此举与其无法支撑跨行业务产生的高额手续费有关,但支付宝之所以没有出台类似措施,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其在十多年的时间中已经将触角深入了大批商业银行,在手续费上转身余地更大。而微信在合作的银行数量上,可以透露的是与支付宝还具有较大差距。”   而另一个压力来自于腾讯内部。据知情人士透露,长期以来,“内部竞争”是腾讯青睐的一种管理手段。微信钱包和QQ钱包的“左右手互搏”一直为业界津津乐道。从腾讯方面对此问题一贯的官方回应来看,二者之间更多是对不同年龄层不同区域用户群的补充,但在实际运营层面,双方资源争抢的竞争关系与资源内耗同样无法回避。   事实上,这种内部协调问题在用户同时使用几个工具上时可以明显察觉。虽然同样是腾讯的产品,但作为微信支付后台的财付通甚至不能和微信支付共享绑卡数据。此前在腾讯推广QQ钱包时,财付通和QQ钱包绑卡快捷支付是互通的,而微信支付虽然后台支付系统同为财付通,但绑卡数据和财付通、和QQ钱包都不互通。而财付通的登录页面上,也只能通过...

PayPal将终止在土耳其的服务

 土耳其一直以来都在采取行动将科技企业纳入更加本地化的管控,最近一个中招的是大型美国在线支付公司Paypal。因未能获得新的业务许可执照,该公司宣布其将从6月6日起暂停在土耳其的经营活动。 PayPal告诉记者,这次关停将影响数以万计的企业和数十万的个人客户。  Paypal在一份书面通知中提到,“我们很遗憾的宣布PayPal将暂停其在土耳其的经营活动。”从2016年6月6日开始,我们在土耳其的客户将不再能够通过贝宝支付或接收资金。 客户仍可以登录他们的PayPal账户并提取他们账户中的任何余额至其在土耳其银行的账户。  “支持我们的客户对PayPal来说非常重要。然而,除了暂停在土耳其的支付服务,我们别无选择,因为当地金融监管机构已拒绝了我们的土耳其支付业务执照的申请,并且我们已按照指示暂停了在土耳其的经营活动。”  在被问到拒发执照的原因时,该发言人称,这是因为土耳其金融监管新规要求运营企业IT系统必须在土耳其本地,而PayPal的IT系统则遍布全球几个中心。  该发言人说。“我们尊重土耳其要将信息技术基础设施部署在自己的边境之内这一愿望。...

Paypal在華遇勁敵 不排除與速賣通“複合”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一切取決於進取的時機和需求。Paypal的18年歷史多少詮釋了這種東方思維。 “如果有雙贏的機會,不排除與阿里的速賣通重新建立合作關系。”上周,國際支付平臺Paypal北亞區副總裁兼總經理胡柏迪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表態。當時,這家“外來和尚”剛宣布了針對中國的“新支付”品牌活動。 行動和語言都在傳遞一個積極信號,在脫離母公司eBay後,Paypal要以更加開放和主動的姿態深耕中國市場。鞏固多年來在華打下的跨境出口支付根基是接下來的一條主要路徑,另外一條旁枝是抓住海淘機遇,拓展C端消費者。2B、2C都在進攻。 在線下移動支付市場已被支付寶和微信霸占、即使Apple Pay也沒啃動這塊骨頭的現實下,沒有中國第三方支付牌照的Paypal瞄準跨境2B出口和海淘布局,可謂揚長避短之策略。但在蓬勃的電商跨境貿易中,圍繞支付的戰鬥才剛剛打響。 分拆後的開放姿態 Paypal的中文名字叫貝寶,不失可愛與貼切。在古代,中原地區稀缺的貝殼曾一度被作為交易工具,Paypal做的也是支付的事。但在國際市場, 人們耳熟能詳的是“Paypal黑幫”,一群在高中時就研制過炸彈的矽谷創業者,充滿殺氣。這幫人2002年離開這家公司後創辦了特斯拉、領英、 YouTube等。 1998年,還沒有形成“從零到一”思維體系的彼得蒂爾趕在電商發展初期創辦了在線支付工具Paypal。4年後,時任eBay掌門人的惠特曼買下了它,當時支付寶還沒出世。Paypal開始了一場隨eBay周遊世界並紮根當地消費者的漫長旅程。 這場旅行中,Paypal開始與中國產生螺旋式上升的交集。2010年,阿里面向海外中小買家的出口電商平臺速賣通(AE)上線,並隨後對接了 Paypal。但僅過了一年,雙方的緣分終止了。當時,上升勢頭不錯的速賣通與eBay在中國開展的業務高度重疊競爭,由於當時的Paypal仍在 eBay懷抱中,這場分道揚鑣也被外界視為情理之中。 去年7月,Paypal從母公司分拆重返納斯達克,估值甚至超過了eBay。互聯網金融的熱度讓全球燥熱。大洋彼岸,當時成立10個月的螞蟻金服集團正加速向各個場景突飛猛進,估值一路飆升。 眼下,從eBay分拆後的Paypal姿態已十分明確,與支付寶類似,是獨立的第三方支付公司,它在中國市場放手一搏的機會來了。該公司北亞區副總 裁兼總經理胡柏迪在回答本報記者的提問時說,如果有雙贏的機會,未來再次與速賣通合作是可以想象的,但他沒有透露兩家私下里是否有過溝通。 事實上在阿里系之外,洋碼頭、小紅書、什麽值得買等做跨境電商的中國公司都已是Paypal的客戶,這些公司的業務與速賣通不同,它們做的是零售進口電商,面向的是C端海淘用戶。 只要掰著手指數一數,眼下用於跨境支付的工具就不下20種。除了傳統的Visa和Master信用卡、西聯國際匯款等,還包括MoneyGram、 CashPay、Moneybooker、Escrow(國際支付寶)、WebMoney等。無論對於速賣通還是Paypal,擺在雙方面前的都是一個開 放選擇的牌局。但至少胡柏迪認為,從eBay剝離讓PayPal有一個很大的機會與不同的平臺展開合作。 啃動中國市場 以前中國人對Paypal的印象多固定在一個網頁版的在線支付工具上,但在英美市場,它對線下移動支付市場的快速拓展已經和Apple...

微信支付跟支付宝不是同层面竞争

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微信公众号kopleader)专栏作家 江南愤青   微信支付确切的说,跟支付宝不是一致竞争。支付宝是支付工具,而微信支付,只是以微信为基础,为支付提供应用场景的生态体系,微信是个底层架构,是个生态系统。所以说,微信支付跟支付宝确切的说不是一个层面上的竞争。 过来其实也说明的是未来线下的流量之争可能比线上更关键。  基于线上流量的增长乏力的情况下,目前互联网里的竞争业态,就反映为在各个业态之间分配时间的不同所呈现的流量此消彼长的情况,微博没落,不是因为微信比微博好,因为两者不可比,但是微信挤占了更多人类的时间,自然就会对微博构成了挤压,互联网之间的竞争,就是如此,我喜欢吃肉了,就不太会多吃素菜,因为我吃的东西总是有限的。流量之争的背后其实表现为人类更喜欢在什么地方上花更多的时间,从而把那些不愿意花时间的东西给打败了,跟这两个东西好坏不关键。  所以微信支付的逻辑其实就我愿意在微信上停留更多的时间,我自然也就会在微信上把支付的事情给干了,当然前提是微信支付要提供足够方便的支付场景,而前面说了,几乎人人在用微信,这个应用场景其实就很容易形成,支付宝的钱包,很难做到人人都用。支付场景要超越微信的难度很大,毕竟一个是开放体系,一个是单一体系。  这里面谈所谓的财付通的事情,我坚持我在北京电视台BAT大战里说过一个观点,没有微信的财付通,一无是处,而有了微信,财付通天下无敌,但是这里有个前提其实是微信要带着财付通玩,因为理论上,前面说了,微信只是个基础平台,应该是开放式的,不应该只是财付通的应用场所,否则对微信的伤害也很大,从这个角度来看,一旦微信抛弃了财付通,我看财付通会好,但是很难很好。  第二、谁胜谁败?  微信支付不犯错误的情况下,感觉失败的可能性不大,理由两个,第一个是支付宝跟其他支付是正面竞争和对抗,不但包括跟第三方支付公司竞争对抗,还跟银行进行对抗,他的核心逻辑是,支付宝自建账户体系,要从银行里拿钱充值到自己的钱包里去,虽然最终托管在银行,但是一方面必然是降低了银行利差收益,挖走了银行很大的存量低息资金,另外一方面,其实是绕开了银行的清算,形成体系内的虚拟清算,无论哪个,都是树敌过多的行为,从人家口袋里抢钱的事情,不好干。加上阿里一直很强势的作风,我感觉规模越大,阻力越大。  而微信支付前面说了,不跟任何一家支付机构形成对抗,确切的说,他是提供支付和服务的机构,更开放的模式,比相对封闭的模式,更容易起规模,也更容易铺开,所以微信支付5月份上线,我估计到年底做到五六千万的用户群,应该不是难事,这个是必然的,甚至他都会考虑放开第三方支付公司,阻力会更小,微信支付确切的说,更符合互联网的开放特性和去中介化特性。  第三,安全性。  这个问题,很难回答,从逻辑上推论,两个都必然是金融级安全技术,否则无法支撑支付这个行业,但是由于各自流程不同,在流程上的漏洞是非技术层面出现的,支付宝的快捷支付目前出现的安全漏洞报道较多,一方面是因为捆绑手机的非卡非密方式,主要是大量快捷支付的应用,可以通过拦截手机来实现破解,这个破解其实已经跟技术本身可能已经是关系不大,而是因为流程上存在漏洞,要填补这样的漏洞就要考虑更改流程,而更改流程,会带来支付体验的不佳。安全性和便捷性永远是个博弈难题,只能寻求平衡点。  另外,支付宝采取的是自建账户体系的方式,相当于你额外弄了个零钱包,而且还支持零钱包之间的相互转账功能,也在不断的扩大支付场景,零钱包可以直接使用,可以绕开银行卡进行交易,这样就使得你就要花更多的心思去保管这个零钱包,而且现在零钱包里的零钱越来越多之后,攻击力度都会极大的增加,也一定程度上抬高了安全成本。  而微信支付不是这个概念,微信支付只是帮助你从你的银行卡到别的银行卡,直接跟银行卡捆绑,他本身不是资金沉淀和账户体系的概念,资金还是沉淀在银行卡里,所以,更多安全性还其实是回归到银行卡身上去,在流程上,也比较简单,直接还是通过银行卡进行划款,流程相对更简单,应该也更安全。  当然这个只是逻辑推演,这个命题现实中还真很难说明白,我自己个人感觉,目前能解答的说法只能是谁也无法说谁比谁更安全,但是考虑到两者都是全赔策略,其实,意义也不大。反正微信支付和支付宝都是全赔的情况下,打安全牌意义也不是特别大。  第四、支付宝加上来往呢?  来往对抗微信的事情,从常理上推论,其实胜算是很小的,互联网的竞争,一致竞争的可能性,先发优势和基础性优势,是很难撼动的,我们看到过很多公司后发制人,譬如携程干掉艺龙等,但是这种概率还是很低,更何况腾讯一直以即时通讯起家,如果会被来往给干掉,我看马化腾也干脆回家种地去得了,这里的基本逻辑是,马化腾不要犯太大的错误,在微信上败给来往的可能性基本上没有。而且现在的微信承载了大量的其他功能,使得微信越来越不可能被颠覆,因为替换成本太大。  来往能做成第二个旺旺,但是做不成第二个微信,这个是我的基本判断,干趴微信的必然是另外一种更让用户群在上面停留花费更多时间的东西,在即时通讯领域,大部分人其实是不会去做第二个选择了,真没必要,用什么都一样的东西,干掉微信的是那些我们现在想不到的生活习惯或者生活方式的东西,而不是来往这样,跟微信连外表都一样的东西。  所以加上了来往的支付宝,也很难打得过微信支付,更何况,我感觉支付宝走的就是独立账户体系的模式,承载开放性的可能性基本上是没有的,即使来往做起来了,做来往支付,其实是革支付宝的命,这个对支付宝来说,可能性几乎为零。所以即使加上了来往的支付宝,也本质上行跟微信支付是不一样的东西。  最近,微信也说推出余额宝,由于微信支付是通道模式,这个模式,不会形成资金的沉淀,有账户体系,但是不以账户体系为核心,他只是给微信提供方便的资金服务应用,但是由于没有资金沉淀,也就没余额管理的概念,个人感觉微信的余额宝金额是超越余额宝是不可能的事情,余额宝的基础性优势是账户体系模式,所以这个基础不打掉,没人能超越余额宝,唯一能打败余额宝的,其实是银行的活期直接转货币基金,但是这个显然银行短期是不会去做的事情,这里面,由于微信的便捷性,估计会打掉一些纯粹以存款替代为目的的投资人放弃支付宝的钱包,而使用微信的余额宝,存在一定的分流可能性,实际的意义比较有限。  (本文作者介绍:新浪财经专栏作家。)...